沿河地面以下,保護河岸(阻止河岸崩塌或沖刷)的構筑物稱為駁岸(護坡)。園林中駁岸是園林工程的組成部分,必須在符合技術要求的條件下具有造型美,并同周圍景色協調。
駁岸很多,但大致可歸納為自然駁岸和規則駁岸兩種。今天小園子就來帶大家看看駁岸工程做法有幾種?
一、自然駁岸
通過使用植物或植物和非生命植物材料的結合,減輕坡面及坡腳的不穩定性和侵蝕,恢復為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流特點的可滲透性的駁岸,同時實現多種生物的共生與繁殖。常見類型有景石駁岸、緩坡駁岸和松木樁駁岸。
自然駁岸示例
施工要點
(1)緩坡駁岸——河岸的坡度應在自然安息角以內,并對河岸的泥土進行碾壓處理。
緩坡駁岸施工圖解
(2)景石駁岸——相似于溪流景觀的施工工藝。
① 溪道放線——用石灰、黃沙或繩子等在地面上勾畫出小溪的輪廓,同時確定小溪循環用水的出水口和承水池之間的管線走向。由于溪道寬窄變化多,放線時應加密打樁量,特別是在轉彎點,各樁要
標注清楚相應的設計高程,變坡點要做特殊標記。
景石駁岸
② 溪槽開挖——按設計要求開挖,與地形改造相結合,盡量做到土方平衡,在凹地挖河,有利匯水又省土方。溪槽最好挖掘成U型坑,并需要留出種植植物的區域。溪流在落入下一段之前都應有至少增加10cm的水深,挖溪道時每一段最前面的深度都要深些,以確保小溪的自然。
景石駁岸
③溪底施工——溪道挖好后,必須將溪底基土夯實,溪壁拍實。如果溪底用混凝土結構,澆筑時須一次澆筑成型。
疊石駁岸
④水生植物配置:
水生植物與水邊的距離要有遠有近、有疏有密,切忌沿邊線等距離種植,要留出必要的透景線;
要注意植物群落配置后的立體輪廓線與水景的風格相協調;
對視覺作用不大的水面,可加大植物的配置密度,以形成綠色景觀;
栽植的植物應嚴格控制其蔓延,可設置隔離綠帶,也可缸栽放入水中;
要考慮水面的鏡面作用,水面植物不能過于擁擠,一般不要超過水面的三分之一,以免影響水面的倒影效果和水體本身的美學效果;
近岸的地方要考慮安全,種植水生植物,不宜太深,一般0.4~0.6m,中部要考慮養殖、底坡穩定和水體自凈,不能過淺,按河寬一般深至2m之內。